• <optgroup id="66esi"><object id="66esi"></object></optgroup>
  • <sup id="66esi"></sup>
  • 石首市委書記王敏:給鹿讓地給豚引水,給國寶安個好家

    湖北日報發布時間:2021-11-30

   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通訊員 李穎 王洪森

    2018年4月25日,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,視察長江,從荊州登船,在石首上岸??倳浾f:“要把長江大保護做好,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?!?/p>

    三年來,石首人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,奮力推進長江大保護,建造良好生態。10月27日,石首市委書記王敏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,介紹石首的生態建設舉措,暢談未來石首以生態倒逼經濟轉型的美好前景。

    保護兩個國寶,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

    就生態而言,石首與長江沿線各縣市區最大的不同,就是擁有麋鹿和江豚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?!拔覀兝斡浛倳泧谕?,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,充分保護兩大國寶?!蓖趺粽f,為此石首市政府和人民都做出巨大犧牲。

    石首人均耕地1畝多,土地資源緊張,依然騰退8000畝給麋鹿棲息。石首修建長江大橋時為避開保護區,調整大橋選址,優化建造方案。受保護區影響,石首即使擁有90公里長江岸線,卻不能建港口,對地方經濟產生巨大影響。盡管如此,石首依然計劃推進保護區故道與長江聯通,引入長江水提升保護區水質。

    30年來,江豚從最初5頭增至100多頭,麋鹿從最初64頭增至2300多頭。人工網箱成功繁育出一雌一雄兩頭江豚,成為全球首例。麋鹿保護已實現種群恢復和野外生存的保護目標。石首江豚保護區還向洪湖老灣、安慶西江等地輸出江豚24頭,遷地保護模式成為國際瀕危動物保護經典案例,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高度贊賞。

    王敏說:“今后我們要加大力度擦亮‘中國麋鹿之鄉’‘中國江豚之鄉’兩大名片,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?!?/p>

    創新生態農業模式,鞏固“南南合作”示范成果

    保護生態,離不開產業升級。石首努力推動產業轉型,其生態農業已走向國際。

    王敏介紹,團山寺鎮長安村農民根據水稻生長周期,創新水稻種植模式,利用鴨、蛙、稻共生來全程防治水稻病蟲害。這樣一畝地能產中稻、再生稻、鴨、蛙四種產品。與傳統一季中稻比,鴨蛙稻畝均增產水稻200公斤,畝均增收1200元以上。

    201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色發展研究團隊支持鴨蛙稻發展,開展中部傳統農區轉型實驗研究,探索綠色發展路徑。目前示范區農田生物多樣性逐步修復,鴨蛙稻100項有機指標檢測全部合格。

    2016年以來,團山寺鎮每年都召開國際研討會,商務部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經驗研修班也來開展活動。來自世界“南南合作”相關國家的官員和學員在示范區參觀學習交流,石首鴨蛙稻成為國際交流的紐帶。

    “無中生有”建體育產業園,打造國家示范基地

    近年來,石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,“無中生有”發展體育產業。

    王敏介紹,石首很多人在廣東等地從事體育產品生產,通過招商引資回鄉投資。綠城、保馬、格林斯博等10多家企業相繼落地,生產人造草皮、塑膠跑道、動力傘、滑翔傘、體育器材和設施。

    石首利用舊廠房改造成西普體藝中心,集健身、娛樂、休閑、餐飲、購物、住宿于一體,成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。每到周末,到西普鍛煉的老百姓絡繹不絕,成為石首一道亮麗風景。

    “我們專門建造華中體育產業園,已成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?!蓖趺粽f,體育產業是石首調整產業結構的縮影,今后石首要以生態優先倒逼經濟轉型,繼續發揚“無中生有”的精神,發展新興產業。

    聯合湖南建旅游聯盟,打造“網紅”小鎮

    今年國慶期間,石首桃花山鎮李花山村桃源小鎮日均接待量5856人次,成為湘鄂邊新的“網紅打卡點”。

    桃源小鎮是石首建造的一個新景點,帶動林果、土雞、餐飲民宿等特色產業發展,增加村民收入近2000萬元,吸引大量本地群眾回鄉創業,全村45家農家樂旅游增收近500萬元。去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。

    王敏介紹,近幾年石首依托生態資源優勢,打造天鵝洲自然保護區、桃花山風景區等旅游景點,舉辦桃花季、西瓜節、糍粑節、紅色研學等活動吸引游客?!拔覀冞€聯合湖南南縣、華容、安鄉、君山四縣區,推動湘鄂邊區域旅游融合發展?!彼f,建設“中三角”需要產業做支撐,今后石首還將進一步密切與湖南周邊縣市合作,優先發展旅游合作。

    解放思想轉作風,經驗列入省委黨校課程

    歷時15個月,石首完成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,生活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即將投入使用。談到垃圾填埋場,王敏說:“我們實現了項目清障開工后無一人反對、無一例矛盾糾紛和非正常事件、無一例群眾阻工事件的‘三無’目標。項目建設經驗列入省委黨校培訓課程,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經典工程和應對‘鄰避效應’經典案例?!?/p>

    垃圾填埋場選址確定后,當地群眾不理解,石首干部面臨巨大壓力,有畏難情緒。項目上不上?垃圾怎么辦?生態如何保護?這些都擺在王敏面前?!敖夥潘枷牒帽饶サ犊巢?,磨刀不誤砍柴工?!蓖趺粽f,全市干部統一思想,轉變作風,上門給群眾做工作,持續作戰,最終獲得群眾理解支持,項目順利開工建設。

    王敏認為,石首垃圾填埋場建設是“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”的生動案例。石首干部要發揚“朝受命、夕飲冰,晝無為、夜難寐”的工作作風,增強“守樸拙”“守篤實”的干事自覺,全力推動生態綠色發展,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


    個性問答

    人放天養后,筆架魚肚味道更鮮美

   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通訊員 羅盛章 劉志勇

    主持人:筆架魚肚是石首特色水產品,以前是在長江網箱養殖長吻 ,現在網箱拆除了,筆架魚肚今后吃不到了嗎?

    王敏:在拆除長江養殖長吻 網箱后,我們在月亮湖、車落湖和白洋湖三個優質天然湖泊打造4000畝長吻 養殖基地,按照“荊楚老河”有機魚生產標準,不投肥、不投餌,人放天養、清水養殖。去年我們養殖基地長吻 產量40萬斤,品質佳、口感好,比網箱養殖味道更好。

    目前石首湖泊全部實行人放天養、清水養殖,湖泊水質達到近十年最好水平,秦克湖、白蓮湖、黃家拐湖等8個湖泊水質達到Ⅲ類。省內外不少縣市慕名前來學習收回湖泊承包經營權及生態養殖經驗。

    民生福利

    引進市場主體做好康養事業

   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通訊員 劉志勇 羅盛章

    主持人:現在社會普遍存在人口老齡化現象,養老成為一個沉重話題。石首在養老方面做了哪些有效探索?

    王敏:今年我們集中改造升級老年人照料中心,整體搬遷社會福利院,建成后將新增1000張床位。石首還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浙江慈孝養老項目,計劃打造集旅游度假、健康養生、醫療康復、生態觀光、農業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華慈康養園,提升本地養老水平,帶動第三產業發展,增加就業供給,促進區域養老事業和諧發展。

    手機掃一掃查看當前頁面
  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
  • <optgroup id="66esi"><object id="66esi"></object></optgroup>
  • <sup id="66esi"></sup>